來源:發(fā)布時間:2017-02-24 16:50:13
當胎兒及胎盤娩出后,產婦因在孕期和分娩后導致身體各個方面引起變化后就進入了產后恢復階段,這個恢復階段也就是子宮復舊的過程。那么,產后子宮復原不全?子宮變位?子宮脫出?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來聽下安琪兒產后康復中心專家是怎么說的吧。
1,什么是子宮復原不全?
子宮復原不全是指產后已經(jīng)多日,子宮收縮不好,仍比較大而柔軟,遲遲恢復不到原來的形狀,褐色惡露常常持續(xù)不斷。
正常情況下,產后第1天子宮底部平臍,子宮底恥骨相聯(lián)合上緣間的距離大約是14~17厘米。以后子宮底每天下降1~2厘米,子宮收縮變小大約在產后10~14天,降入骨盆內,在腹部就摸不到宮底了。如果子宮恢復不全,則子宮遲遲不入盆內,在恥骨上區(qū)就能摸到宮底,有時還有壓痛。這是要注意惡露的顏色、量和氣味;如果量多,為暗褐色或紅褐色,就應該考慮子宮復位不全;如果有臭味,可能已經(jīng)并發(fā)感染了。
哺乳可反射性的使子宮收縮,對于子宮復原有很大好處。
如果血腥或褐色惡露長期不止,一定要到醫(yī)院檢查,以便進行適當處理。
2,怎樣預防產后子宮變位?
子宮變位是指子宮向下移位或向骨盆左右、后側移位。向下移位稱子宮脫垂、,分娩損傷盆底組織較重或產后過早從事體力勞動,長時間站、蹲位或慣性咳嗽、腹瀉、*等增加腹壓的情況下易發(fā)生。子宮向后、向左或向右變位是常見的子宮變位,發(fā)病原因是產后下床活動少,長時間仰臥,久坐或習慣向一側臥位,使子宮在產后恢復期間由于重力作用倒向一側,隨著子宮復舊使子宮衡定在盆腔的異常位置。
預防子宮變位是產婦休養(yǎng)期間需要重視的內容之一,重要的是休息、營養(yǎng)及避免重體力勞動。休息時應注意臥位姿勢,宜多取經(jīng)常變換的左、右側臥位,防止平臥使子宮向后變位。半個月后可行膝胸臥位,每日1~2次,每次5~10分鐘。產褥期無特殊情況可早下床活動,但不宜做過多或過重體力勞動,也應避免久站、久坐、久蹲、有*、腹瀉、咳嗽等情況時必須及時*。
3,怎樣預防產后子宮脫出?
為了預防子宮脫垂的發(fā)生,在產褥早期就因當作簡單的康復體操,加強產后鍛煉,并且逐漸增加運動量,以促進盆底組織早日恢復;在產褥期間不要總是仰臥,應當經(jīng)常更換體位,如側臥或俯臥,以避免子宮后傾,因為傾的子宮更容易脫出;在做家務時,*是站著或坐著,避免蹲位干活;產后還應防止*或咳嗽,因為這些都能增加腹腔內壓,是盆底組織承受更大的壓力而容易發(fā)生子宮脫垂。
安琪兒產后康復中心針對產后子宮恢復方面的問題,制定了一個全新的療法方案“子宮復舊&腰骶康復“,此療法可改善產后腰骶部疼痛、子宮復舊不全、惡露排泄不佳、子宮機能恢復不佳、宮寒、月經(jīng)血瘀、痛經(jīng)、人流術后暖宮養(yǎng)巢、腎氣不足等。
安琪兒產后康復中心中心一直秉承“從客戶*為中心”的國際JCI醫(yī)療服務標準為宗旨,開創(chuàng)從“孕期維養(yǎng)——產后康復——產后醫(yī)美”的高端健康管理服務體系??茖W為孕產婦私人定制“*、醫(yī)療、自然、舒適、有效”的產后醫(yī)學健康管理方案。